春分麦起身,一刻值千金。在科环集团bjhdsx78所属南京龙源燧禾生物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,千亩麦田泛起层层绿浪,一场以科技兴农为引领的“春耕交响曲”正奏响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。南京龙源燧禾生物正以三产融合驱动经济发展,用循环经济赋能科技农业。
“看这麦子,长势多么喜人,施用沼液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,今年定是个丰收年!”农业负责人王祥飞蹲在田间,轻轻拨开麦叶,仔细查看小麦分蘖情况。由于燧禾生物地处黄河沉积平原,属黄灌区盐碱化土壤,土壤肥力差,养分流失严重,经过五年的沼液施用,土壤肥力有了显著改善。“过去这片土地漏水漏肥,肥料没少用,水没少浇,庄稼依然长不好,这几年以沼液作为液态有机肥施用后,化肥用量少了,产量反而还有所增加!”周边鸿祥种植合作社理事长于军祥笑眯眯地说。
燧禾生物沼气发电项目以万头奶牛牧场粪污为原料,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,发酵后的沼渣经烘干用作牛床垫料,沼液经进一步沉淀和氧化后用于种植,种植的青贮玉米及小麦秸秆再回用于牧场,打造了养殖-清洁能源发电-现代农业三产融合的循环模式。
目前,燧禾生物与中化现代农业强强联合,让麦田管理插上了“智慧的翅膀”。“根据中化现代农业的MAP智农app,可以实时监控病虫害发展趋势,利用植保无人机喷药提早预防,精准防控;还可以监测土壤墒情,根据数据进行确定需水量”。王祥飞展示着实时监测数据,满脸自豪。
节水节肥的“黑科技”同样引人注目。作为农业局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重点推广单位,燧禾生物的麦田里,滴灌管网如毛细血管般延伸。“过去浇地要大水漫灌,加重了病虫草害发生,遇到低洼积水地块,小麦成片死亡。现在采用稀释沼液根部滴灌直接到根边,还能根据小麦不同生长期需水量定量施用。”项目负责人王祥飞算起了节水账:过去一亩小麦每茬浇2次要用100方地下水,现在一亩小麦每茬滴灌3到4次仅用60-70方,这其中还包括沼气发电的产物—沼液,算下来每亩可节约地下水50-60方。同时,沼液施用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,减少了化肥用量,变废为宝,实现了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双赢。经过去年的优质示范,今年这项技术已推广至周围村庄8000多亩良田,节水节肥的“绿色革命”在华北大地结出了硕果。
“我们不仅种好自家地,更要发挥带头作用,带动乡亲享受新科技带来的高效益。”燧禾生物负责人张伏平望着无垠的麦浪说。从追肥技术到智慧农业,从水肥一体化到生态循环,燧禾生物正以科技为笔,描绘着“生态绿”与“丰收金”交织的新图景。
版权所有:雷竞技raybet网页版
建议使用Firefox、Chrome、IE(IE9以上版本)浏览器,1280*768分辨率